推广 热搜:
您的位置:首页 > 宠物百科 > 宠物资讯 >

金乌贼特点及生活习性

2024-08-05宠物资讯
关键字:动物百科
金乌贼Sepiaesculenta又名墨鱼、乌鱼,属软体动物门Mollusca、头足纲Cephalopoda、鞘亚纲Coleoidea、乌贼目Sepioidea、乌贼科Sepiidea、乌贼属Sepia,分布于渤海、黄海、东海、南海、日本

金乌贼Sepia esculenta又名墨鱼、乌鱼,属软体动物门Mollusca、头足纲Cephalopoda、鞘亚纲Coleoidea、乌贼目Sepioidea、乌贼科Sepiidea、乌贼属Sepia,分布于渤海、黄海、东海、南海、日本列岛与菲律宾群岛海域。金乌贼是世界乌贼科中要紧的经济类型之一,年产量在世界乌贼科类型中居第2 位,是日本列岛海域中产量最大的乌贼,也是国内北方海域中经济价值最大的乌贼,曾与大黄鱼、小黄鱼、带鱼一道并称为国内传统四大渔业之一,是要紧的捕捞对象。但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,因为过度捕捞和海洋环境的破坏等多种缘由,其资源量明显衰退,产量急剧降低,现在金乌贼在很多海域已经绝迹。

金乌贼特征及生活习性

1、生物学特点

分类学

金乌贼属软体动物门、头足纲、乌贼目、乌贼科、乌贼属。系广温性洄游类型。

形态特点

金乌贼的形状

金乌贼属中型乌贼,胴部卵圆形,一般肠长20厘米,长度为宽度的1.5倍。背腹略扁平,侧缘绕以狭鳍,不愈合。头部前端、口的周围生有5对腕。4对较短,每一个肮上长有4个吸盘;1对触腕稍超越嗣长,其吸盘仅在顶端,小而密。眼发达。石灰质内骨胳发达,长椭圆形,长度约为宽度的2倍,后端骨针粗壮。体内有墨囊,内贮有黑色液体。体黄褐色,胴体上有棕紫色与白色细斑相间,雄体阴背有波状条纹,在阳光下呈金黄色光泽。

金乌贼个体中大,胴长可达20厘米。头大,圆球状,两侧有眼,顶端中央有口,口的周围及头的前方有腕和触腕。腕4对,长度相等,吸盘均4行,大小相近。雄性左边第4腕茎化成交接腕。触腕1对较短,稍超越胴长,穗狭小,吸盘约10行,小而密。胴部卵圆形,长为宽的2倍。背腹略扁平。肉鳍狭窄,坐落于胴部左右两侧全缘,末端离别。体黄褐色,胴体上有棕紫色和白色相间的细斑。雄体胴背有波状条纹,在阳光下具备金黄色光泽。内壳发达,长椭圆形,壳背面有坚硬的石灰质粒状突出,自后端开始略呈同心环状排列,腹面石灰质松软,中央有1条纵沟,横纹面略呈菱形,后端骨针粗壮。

栖息环境

金乌贼平常栖息于外海水域。喜弱光,白天下沉,夜间上浮。越冬场坐落于黄海中南部水深7090米水域。中春天向西向北沿岸浅水区作生殖洄游,进入渤海三湾和鸭绿江口附近水域,喜在水深510米的盐度较高、水清流缓、底质较硬、藻密礁多的岛屿附近产卵,产卵时有喷沙和穴居习性,生殖后亲体相继死亡。中秋天幼体由沿岸浅水向深水移动,初冬天开始陆续返回越冬场。主要食物为小型虾类。雌雄异体,行交配,体内受精。1龄可达性成熟。生殖期57月。国内沿海均有分布,黄海、渤海数目较多。常用底拖网、张网类钓鱼工具捕捞。金乌贼为浅海性底栖种,栖息于10-100m的沙质海底,有时也穴居。生殖适温13-16℃,适盐范围28-31。

别名

墨鱼、乌鱼、斗鱼、目鱼、

梧桐花、竹筷子、板乌、

大乌子、柔鱼、苗鱼。

2、分布范围

中国沿海、日本群岛、千岛群岛、鄂霍次克海、白令海、小笠原群岛、夏威夷群岛、马里亚纳群岛、马绍尔群岛、澳大利亚东部和南部、新西兰、麦哲伦海峡、北美太平洋沿岸、斯里兰卡、查戈斯群岛、马达加斯加岛、西非、地中海、加勒比海、百慕大群岛、纽芬兰岛海域。

3、生活习性

主要生活于外海温暖水域,与暖流水系有密切关系,常随暖水团地方和温跃层地方变动而移动,渔获水温约为17-20摄氏度。有明显的昼夜移动。昼间多活动于中下层,夜间多活动于中上层。范围从表层至千余米水层。趋光性强。主要猎食大型浮游动物和中上层鱼类,本身为抹香鲸和海鸟的要紧食饵。

仔鱼以端足类和其他小型甲壳类为食,稚鱼期多捕食小鱼,成体以扇蟹、虾姑、鹰爪虾、毛虾等为食。

一年内性成熟,一生中繁殖一次。每年春天在近海较深处越冬的个体,集群游向浅水区繁殖,有少量进入内湾。繁殖行为复杂,有求偶、追偶、争偶、交配、产卵、扎卵等。生殖集群式的雌雄比因时间、空间不同而有所变化。每一个雌乌贼在一个产卵过程中产卵几十到几百枚,天天的平均产卵数从几枚到几十枚。在繁殖季节中,一个雌体产卵总数1500-2500枚,一个雄体所带有些精荚数250-750个。
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